都市快报讯:“岩女郎”曹曦文,想请快报读者帮忙找个人
都市快报7月27日讯: 杭州星愿 No.4 本报推出的“杭州星愿”计划,独家专访这些从杭州走出去的演艺明星,让他们说出深藏心底的杭州是什么样的,也请读者来帮这些明星老乡完成一个跟家乡有关的愿望。另外,你最关心哪位从杭州走出去的明星,也可以给我们发来建议,“杭州星愿”计划将会帮你了解他们的乡愿是什么。 本报驻北京记者 梅春艳 【本期人物】 现在仍记得都市快报版式的 曹曦文 1998年,年仅15岁的金华姑娘曹曦文考上了浙江艺术学校音乐舞蹈专业。小姑娘当时挺懵懂的,觉得文化成绩不好就报考了艺术专业,没想到,读艺校前完全没有表演基础的她,十年后却在中国影视圈站稳了脚跟。 直到2004年,考上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曹曦文才正式离开杭州到北京。在杭州的近6年时间里,都市快报是她最爱读的报纸:“我现在还记得快报那种瘦长的报样,它的版面风格也比其他报纸更青春、时尚!”关于杭州的记忆,当然不只快报,在艺校里既快乐又痛苦的经历,以及对杭州这座城市无法割舍的情怀,让身在北京的曹曦文早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:“在外面转了一圈,还是觉得杭州最好!所以,我特别想在杭州买套房,把爸妈从金华接到杭州,这样我可以经常回去住一住!” 去年,她迎来了事业的一个小高峰,由其主演的《香港姊妹》和《五星大饭店》(海岩作品)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。两部剧播出后,她的片约随之大幅增加:“两三个月内,我起码接到了二三十个剧本!”有着强烈思乡情结的曹曦文说,如果有机会,她更想回杭州拍部戏,“这部戏最好完全以杭州为背景,我想用这样的作品把杭州的美、浙江的美介绍给更多人!” 【乡愿】 在杭州有什么心愿希望读者 帮你完成? 因为我在念艺校前没有任何表演基础,所以当时在班里属于拖后腿的那类学生,我一度是非常压抑和自卑的。但那时候,老师们都非常照顾我,尤其是教我们民族舞的韩磊老师,每次有去大城市演出的机会,她都会选择并不出色的我,而我有几次还因为其他原因放弃了,所以,对韩老师我一直既感激又内疚。离开杭州后,我跟韩老师就没再联系过了,不知她是否还在艺校教书?印象中的韩老师很青春很开朗,我想借快报问一问:韩老师,您现在还好吗? 【当下生活中的杭州印记】 在杭州,我明确了自己的方向 2000年,张艺谋电影《幸福时光》在杭州选女主角,没想到这次选秀竟改变了曹曦文的人生道路。“是同学非拉着我去报名,那时的我还不太敢表现自己,所以根本没抱希望。”结果面试下来,整个艺校去参选的女生里,只留下了曹曦文一个,“当时光杭州赛区就有一两千名选手。”后来曹曦文了解到,她在全国都是排前五名的,“大概是因为我的外形比较贴近吧。” 这次不算成功的成功,让曹曦文认清了自己的方向:“我突然间发现自己在演戏上是有潜力的,并且我自己也是感兴趣的。”2001年,曹曦文在杭州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《上有老》,此后,她的好运不断,陆续接拍了《坐庄》《搭错车》《麻辣婆媳》《行走的鸡毛掸子》等收视率颇高的电视剧。 尽管对杭州留恋不已,但北京的氛围也深深吸引着她:“我很多杭州同学的条件其实比我优秀,但她们不愿离开杭州,觉得外面空气不好、吃得也不好,现在其中一些人已经结婚生子了。”离开杭州的曹曦文,在北京开创了自己的事业,“在北京,一定不能懒惰,要让自己转起来,这样才不会落在别人后面!” 【杭州Q&A】 最深刻的杭州记忆? 读书那会儿,我们寝室的四个女生经常会在苏堤上并肩行走,就算是大冬天,我们也不怕冷。四个女孩一边吃着冰糖葫芦一边暴走,大家还轮流讲着笑话,然后笑到肚痛就蹲在路上走不动。那时候,我们四个女孩应该经常会成为那条路上的亮丽风景线。 最有趣的杭州经历? 当时艺校的管理特别严格,连周六周日出去都要向学校递假条。每到周五,我就会打好假条,通常的理由是家里人病了,要回去探望。当然不是每次都行得通,所以,我们那时跟开门大伯关系特别好,有时还会拿小东西去“孝敬”他,后来,大伯因此被学校批评了,我们就从运垃圾的那个小门边翻墙出去……反正那时候,为了出去玩,想尽了一切稀奇古怪的办法! 最喜欢的杭州景点? 呵呵,我最喜欢去的是银泰百货,只要周末能出去,我就一定要到那里逛逛。我还记得那时候银泰经常搞满就送,所以常惦记“满300送 最喜欢的杭州菜? 我特别喜欢杭州的小吃,到现在还特别惦记新丰小吃里的红豆汤,读书那会儿,吃的频率非常高。还有一种杭州的饭店都会做的蛋清豆沙包,味道特别正! 【参与方式】 韩老师,您现在还好吗? 你可以通过短信方式(移动用户发送至10658307233,联通用户发送至106215553,格式:发送M+空格+内容)来告知韩老师的近况,也可以将照片和建议发送到我们的电子邮箱(51songli@vip.sohu.net)。
